一、课程性质
1、ERP软件与应用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必修课,课时如下:共36学时,理论8学时,实践26学时,考试2学时。
2、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:ERP的发展历史;ERP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主要模块;ERP项目的组织与实施,ERP软件的操作与使用;ERP案例研讨;ERP与其他相关系统。
3、课程的任务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在思想上,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;在知识上,掌握ERP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,通过ERP案例研讨以及体会ERP软件系统运作的过程,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,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;在能力上,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,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,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在综合素质上,加强学生实践能力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以满足社会需要。
4、本课程的特点:
1)综合性强。本课程是将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,涉及到企业管理、管理科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。
2)实验环境复杂。本课程所依托的ERP软件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。这一系统的运行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,各部门的所有日常管理工作。
3)实践性、实用性突出。本课程核心内容所依托的ERP软件系统,是一个面向市场,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的管理信息系统。
4)社会性显著。随着当前各企业对ERP的需求不断提高,具有ERP知识的人才不断为社会需要。
二、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
1、ERP软件核心内容教授不够突出
ERP(Enterprise Rcspirce planning)中文意思企业资源计划,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,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,整合企业资源的管理平台。所以首先是管理思想,其次才是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。因此,该软件的核心内容是管理思想,而我们教学过程中ERP软件核心思想讲解不多,主要是将ERP当作一套软件来教授,学生往往误认为ERP只是一个牵涉企业多部门、综合性的管理软件,而对其蕴含的先进管理思想了解甚少。
2、预备知识欠缺
ERP软件是门边缘课程,在管理学方面涉及库存管理、营销管理、生产计划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设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,在信息技术方面涉及计算机、网络等知识。所以在学习ERP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相关基础知识,而目前有些学院并没有开设财务、设备相关教学内容。因此,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表现的比较吃力,严重影响教学效率。
3、电教教室难以满足教学需求
目前全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班级有二十好几个班,教学中需求电教教室的有两个分院,但学院仅有一间只能容纳45名学生学习的ERP电教室,因此,在排课时大部分班无法安排在电教教室上课。ERP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,因为没能安排电教室实践,只能上理论课,所以学习此软件操作水平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;有些班级安排在晚上上ERP实践操作课,但晚上授课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学习效果。
4、电教室的计算机配置低。
计算机配置跟不上软件的要求,虽说有45台计算机,可现只有35台左右可以正常使用,其它不是打不开,就是用过之后死机,造成此前记录的数据无法保存,并且要重新输入数据,严重制约教学进度。
5、ERP软件更新不及时
学校是从2007年营销管理院针对销售开设了ERP软件课程为之安装的软件,针对销售管理来说ERP软件内容目前是能满足营销教学的需要。但针对生产管理模块,此ERP软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,一是软件不够完善,二是随着ERP软件使用发展,市场也不断的更新,而我们的ERP软件版本低,更新不及时,与市场脱节,实践操作性不强。严重影响我院 “实用型人才” 培养目标的实现。
6、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力度有待加强
随着企业的发展,ERP软件也倍受企业的重视,不断在企业得到普及。目前我院的师资队伍中存在有的懂管理却不懂技术、懂技术不懂软件运用现象,能力素质不够全面,离“双师”型标准要求还有差距。主要是因为师资队伍的来源缺乏企业经验。
7、缺乏合适的ERP软件配套教材
目前市场上ERP教材基本有两种,一种纯理论,以讲述ERP的原理为主,缺乏实践操作;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商自己编写的教材,以用友和金蝶公司为首,其主要是介绍自己的软件,着重于对软件的操作说明。然而这两种教材都不适合用于教学,第一类太理论,第二类是针对软件的使用说明书。我们选用ERP的教材是张涛主编的《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实践》教材,原理部分可以用于教学,但由于软件不同实践部分无法做参照,只能教师自己摸索。
8、教学课时不足和教学方式传统
通过以往上课情况来看,在老师理论讲解之后,虽然有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实践,但时间明显不足,学生对内容掌握不深不透,为了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,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、填压式的教学方式,加上设备经常出故障,学生学习主动性、积极性不高,效果不好。建议适当增加教学课时,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。
三、下一步改革措施
1、注重ERP软件核心内容的贯彻
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,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。
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要将ERP凝集的深奥管理哲理通过课程内容、案例和实验充分地表现出来,让学生在掌握ERP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,充分地理解ERP管理思想,掌握该软件的精髓。
2、成立ERP课程组,编写教材
市场上的教材和软件商提供给学校教学指导书、案例等教学资料,其质量与任课教师自编的教材是不可比拟的,毕竟严密的教学体系、宝贵的教学经验掌握在任课教师手中。所以可以成立ERP课程组,结合各专业特点,为学生“量身定做”教材。在编写教材过程中,请企业、软件商给予数据和技术上的帮助。
3、教学模试改革
采用以“项目为主线,任务引领” 型课程为基本取向,建立“亲验互动式”教学模式。 “以学生为本”的教学思想,坚持“激励学生”为主的引导教学,创建“学习小组”的教学形式。可采取模拟企业场景以按项目分配的形式展开实践教学。